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What Behind "Like a Rolling Stone"

Like a Rolling Stone這首歌曲,象徵著Bob Dylan從民謠踏入搖滾的界線。當年他創作演唱民謠,並投身爭取民權及反戰運動,他的兩首名曲「Blowin' in the Wind」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傳唱一時,Dylan儼然成為領導風潮的先驅,更被視為民謠的代言人。

到了1963年,Dylan對政治運動與民謠創作都感覺厭煩,想要有所改變。1964年從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起頭,他一連創作了幾首風格有別於過去的曲子。1965年的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專輯,Dylan開始用上電子樂器,整個A面都使用電子搖滾樂團伴奏,預告了他從民謠踏入搖滾。

現在看來,這種跨界不足為奇,但是,當時將Dylan尊為民謠等身的樂迷卻非常不滿。1965年夏天Dylan參加羅德島的Newport Folk Festival演出,他在台上「插電」演唱了3首歌後,即被觀眾噓下台。

同年7月,Dylan推出單曲Like a Rolling Stone,這是他跨入搖滾界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搖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影響了許多後生小輩的音樂之路,例如藍領搖滾的Bruce Springsteen。

這首歌曲在樂壇上獲得空前的讚聲,連帶的,它的創作背景也充斥著小道及八卦。

根據八卦所言,歌曲中的Miss Lonely,指涉的是與普普藝術家Andy Warhol過從甚密的社交名媛兼演員的Edie Sedgwick。這位小姐的來頭不小,身世甚為顯赫,是麻塞諸塞州的豪門之女,祖先有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的、有建造紐約中央公園的、有當鐵路公司總裁的,就像Miss Lonely一樣,含著金湯匙出生,家境富裕,上過最好的學校,從來不知道外出討生活的滋味。

Edie Sedgwick雖有光鮮的家世,卻有個脾氣怪誕、沒什麼責任感的父親,因此自小就過著扭曲的生活,後來長成問題一籮筐的人物(大概就像現在的芭黎絲)。她在1965年認識Andy Warhol,跟著他拍了幾齣沒什麼觀眾的非主流電影(甚至有人將其形容為色情電影),旋即在1966年兩人鬧翻。

差不多同個時間,Sedgwick也結識了Dylan,兩人交情顯然不淺,因為當時Sedgwick與Dylan的經紀人簽了約,計畫與Dylan同拍電影。但是在得知Dylan已經和Sara Lownds祕密結婚後,戀情就此劃下句點。傳聞Dylan已婚的消息,是1966年某次Sedgwick和Warhol在餐廳爭吵時,由Warhol告知。

後來還有傳聞,Sedgwick不只和Dylan分手,也因此拿掉腹中所懷的胎兒。但是,有人根據Sedgwick死前一年的口述紀錄及其他證據,推斷她唯一一次墮胎是在1963年(20歳),因此此事純屬烏有;此外,還有種意見認為,Sedgwick戀情的對象並不是Dylan,而是Dylan的好友Bob Neuwirth。

Like a Rolling Stone歌詞中的Miss Lonely到底是不是Edie Sedgwick,眾說紛紜,但是1966年Dylan推出的專輯Blonde on Blonde,據稱「到處充滿了Sedgwick的鬼魂("there's no doubt that the ghost of Edie Sedgwick hangs around Blonde on Blonde")」。

以下是Rolling Stone的版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