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手機

近來有朋友推薦中國劇「手機」,說如何如何的有意思。我看了一小段,覺得不怎麼合胃口,放棄了。

倒是想到,我媽媽家附近的鄰居歐吉桑,雖然退休當阿公了,但是三不五時當我回去看兩老時,總是見他趿個拖鞋,在巷子裡踱來踱去,手上拿個手機講不停,連刮風下雨也不例外。還有我家隔壁的男主人,也常常站在樓下的暗影處,邊吸煙邊煲手機。

朋友在推薦時,說他覺得劇中有句話特好:「回家前記得先將手機消毒。」不知這兩位老是在家門外講手機的男人,是不是也在進家門前先將手機「消毒」一下?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薛西弗斯

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Sisyphus)是古城Ephyra的創建者及第一任國王。他為人狡詐多智,畢生積聚了驚人的財富,而有錢人最怕的就是生命到期,無法再享受人生。

薛西弗斯為了苟活在人世間,用盡辦法逃避被拘入冥府的最終命運。他不但愚弄死神塔納托斯(Thanatos),將其禁錮數年,最終被帶入冥府後,又以謊言騙過冥王海得斯(Hades),將他暫時釋放,他卻趁此落跑,繼續逍遙人間。

薛西弗斯終於搞毛了眾神,再次被逮補到案後,被判將巨石從山腳推到山項,一旦抵達山頂,巨石就滾落下來,他得回到山腳再次將巨石推上去。這項勞動服務是無期徒刑,薛西弗斯必須不斷地推著巨石,上去、滾下,永無休止。

後來,人們遂將「薛西弗斯的任務(Sisyphean task)」拿來比喻永生永世、週而復始、徒勞無功的的苦勞。鬱悶的法國存在主義大師卡謬(Albert Camus)還拿來當題材寫了一篇The Myth of Sisyphus,讀了保證讓人灰色起來。

其實,Sisyphean task另有代名詞,就是這個:



這些是我能簡化就簡化,能拖延就拖延,能逃避就逃避的Sisyphean tasks。

補記:薛西弗斯故事的教訓,「永恆」是件可怕的事,追求永恆的人愚不可及。薛西弗斯逃避有限的生命,想永留人間。當他被判刑時,他的心願得償,獲得了某種型式的永恆,但卻是永無休止的苦役。但丁在地獄裡看到一男一女永遠擁抱在一起,對於執迷於永恆愛情的男女,當有棒喝的作用。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食記之四

某日,我載著家裡兩老去參加他們老灰仔班的聚會。車行省道上,突然有一隻鳥兒飛到車前,距離前擋不到1公尺,飛得不高也不快,我只得減速慢慢跟著,深怕油門踩得太深撞上去。

坐在前座的老爸看了一眼說:「這是斑甲。」後座的老媽搭腔:「這隻鳥仔呷到肥支支,飛不太動。」我仔細一看,果然眼前這隻斑甲長得圓滾滾,儘管拼命揮著翅膀,身體卻晃來晃去,有點不支的樣子。經過幾分鐘的努力,它終於升高了高度,我趕緊加速往前開。

老媽接著發表了一篇「今嘛的鳥仔攏呷甲肥肥」的報告,她說自從我們家附近開了一家小館子後,方圓幾里內的鳥仔全都跑來啄食殘羮碎屑。鳥仔也跟人類一樣,能偷懶就偷懶,有現成的撿就不再覓食小蟲子,更何況現在的蟲子越來越難找。但是人的食物不適合鳥,這些鳥仔不只吃到圓滾滾,連拉的屎都帶油,必須時常打掃院子的老媽,對此深有觀察。

其實不只在我家附近,整個地方的鳥仔似乎都開始跟著人類吃食,這種「文明」的飲食習慣對整體鳥族的健康恐怕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我時常開車在鄉間道路上,因為是鄉間道路,所以車流較少,相對的車速也快。根據長期的觀察,鄉間的鳥仔不論麻雀、斑甲、鳥鶖,甚至白鷺鷥,常喜歡在路上玩他們的「極限遊戲」,就是從路邊或是電線桿上急竄而出,快速從行進中的車頭前掠過去。我被他們這種極限遊戲嚇過不知幾次,也不得不佩服牠們漂亮的身手。

但是最近1年來,我卻在路上遇過3次「壯烈成仁」的事件:鳥仔因為走避不及,被大貨車一頭撞上的慘劇。聽了老媽的報告,我合理懷疑這些鳥仔因為吃多了人類的食物,身體過肥影響了身手的敏捷度,而白送小命,若果如此,也是「鳥為食亡」的新解了。

從鳥仔身上,人們也應該學到教訓,天地萬物都有其自然的定律,人不按自然的定律吃食,同樣會為食而亡。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食記之三

我不是能寫食記的人。

第一我沒有纖細的味覺,沒辦法分辨料理中到底加了什麼隱味,用了什麼手法。有的人很厲害,在餐廳裡吃了什麼料理,回去就能原味重現,對我來說,這簡直像天方夜譚一樣神奇。我是按照食譜step by step都會砸鍋的料理白痴,因為對料理很無知,無法理解美食的精妙所在,所以也沒什麼料可談。

其次,我的文學素養也很差,像料理東西軍,被推出來試吃特選素材的人都要詳細說明感覺,例如:「入口時有一股甜味,中間有辣味,最後留下滿口鮮味,食感是軟中帶嚼勁....」之類的,如果只有很貧乏的おいしい~~,一定被吐糟。很遺憾,我也是只會說おいしい的貧乏族,沒什麼形容詞可用。

最重要的一點,我是個愛呷擱夭鬼的人,美食當前,要記得先拿相機調好角度光線拍張美照,還真是挺困難。基本上我都是吃到杯盤狼藉時,才猛想到拍照這碼事,東西都下了肚,盤子乾淨到看不出原先盛的是什麼料理,只能作罷。美食文章講究的就是美照,沒圖沒真相,也就什麼好炫耀的啦。

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吃的享受及講究已經進入非常狂熱階段,網路上的美食文章、平面媒體的美食介紹、電視上的美食節目,以及我最愛的美食漫畫,多到簡直要爆炸的程度。單純的「好吃」,根本無法從眾多紛亂的資訊中跳出來。因此,對美食的描述,已經從形容詞進化到長篇散文;對美食的追求,也演變出千奇百怪的型態。

但是,到頭來,人們也許會發現生理需求始終凌駕感官享受,在身體又冷又餓時,一碗簡單的熱食就是天下第一美味。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食記之二

根據研究,滿意的顧客大約有二至三成會將自己滿意的經驗告訴別人;不滿意的顧客有六至七成會將自己不滿意的經驗傳播給他人。滿意的客人傳播滿意的經驗,大概說個兩三遍就停住;不滿意的客人則會說上一二十遍還意猶未盡。如果是二手傳播,也就是自己從他人處聽到的經驗,同樣不滿意的經驗傳播頻率會較滿意的經驗要高出許多。

這一堆滿意不滿意繞口令似的廢話,其實都在驗證一個老生常談:「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沒錯,這就是人性,也是服務業的宿命,服務100個顧客,99個滿意,1個不滿意,可能就名聲大壞。

滿意的美食經驗來自良好的CP值,所謂CP值就是cost-performance ratio,指的是付出成本與得到效益之間的比例。成本好說,但是效益就眾說紛紜了,有人重視食物美味,有人要燈光美氣氛佳,有人要無所不在的伺候,各有不同標準。事實上,這些標準都不是單一存在,每個人心中描摩的美食經驗大概都會涵括上列幾種或是更多的衡量尺度,只是比重配置有所不同罷了。

但是所有衡量效益的尺度碰上不同的成本,就產生截然不同的結論。有幾次在餐廳用餐時,覺得這家店的食物服務都不錯,但是一看到帳單臉綠半邊,頓時推翻原先的結論,認為自己當了攀仔,有很深的受辱感,立即將店家列入拒絕往來名單。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原先認為差強人意的水準,收到帳單同樣嚇一跳,便宜到破盤,只要這家店的食物不會毒死人,大家還會相約下次再來光顧。

說到這裡,想起年輕時在一家公司上班,辦公室緊鄰著市場,因此中午時間大家都到那裡覓食。有一家牛肉麵攤生意好得不得了,每次都要排上許久才輪得到。麵攤老板是個機車得不得了的老頭,態度機車講話機車,中午時間豔陽高照,生意繁忙,老板常常因此肝火上升,動不動像駡狗一樣駡客人,但是他的牛肉麵味道不錯,更重要的,價錢夠便宜,客人還是像蒼蠅一樣粘著不走,同事們每每互相取笑但還是拿錢去給老頭賺,關鍵就在良好的CP值。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食記之一

在部落格上談美食的文章多不勝數,在Goolge打上「美食 Blog」,竟然就跑出約57,500,000筆的驚人數量,可見談論美食已經成為主流風潮。

食記各有風格,有些人非常細心,整餐的菜色全都錄之外,包括價格、交通、餐廳老闆,林林總總瑣碎資訊都詳細列出,外加落落長的心得報告,好似寫論文一樣齊全。一向佩服這類作者,光用讀的都累死人,何況要整理資料寫下來,實在太強了。

幾年前還會按圖索驥,去找部落客推介的餐廳,幾次下來的心得是:食記當純文學欣賞就好,不必當真。會有這種落差,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每個人對於美食的看法和標準都不相同,美食經驗無法一體適用;另一個原因是部落客的書寫和拍照功力太強了,塑造出來的氛圍讓人不自覺的提高期望值,期待越高,相對失望的機率也越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陰暗的理由:部份店家經過網路流傳推介後,吸引不少好奇網民前往消費,業績遽增。在這種狀況下,有些店家為了多賺錢當然客人多多益善,卻忘記掂掂自己份量,來客一旦超過負荷,餐飲和服務品質自然往下滑。

還有部份店家則因來客數多了,自認已晉升為名店之流,於是擺出名店的派頭,不是提高定價,就是藐視來客,認為自己客源充足,嫌貴不爽的客人不來也罷,反正沒差。

有些生意好到爆的店家,常會在牆上或什麼地方貼:「工作忙碌、忘記微笑、敬請見諒」之類的告示,要客人原諒他們的臭臉。我常覺得這種告示真是莫名其妙到可以,其實店家真正該做的,是在員工時常進出而客人看不到的地方貼面鏡子,讓自家人隨時檢查自己是否不自覺得端起晚娘面孔。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讀完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殺手打帶跑(Hit and Run)後,心想殺手凱勒的故事也該告一段落了,一個殺手到了要結婚當老爸的階段,大概也沒什麼勁兒重操舊業,何況凱勒早在黑名單(Hit List)時期就想著要退休,這下退休定了。但是世事難料,寫書的人想寫的話,什麼故事都編得出來,比如家人遭綁,需要凱勒再度出馬拯救之類的。

根據維基紀錄,卜洛克的獲獎紀綠如下:「1994年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The Grand Master Award)得主、三屆愛倫·坡獎(Edgar Allen Poe Award)得主、二屆馬爾他之鷹獎(Maltese Falcon Award)得主、四屆夏姆斯獎(Shamus Award)得主、一屆尼羅‧吳爾夫獎(Nero Wolfe Award)得主,2004年獲鑽石匕首獎。」紀錄看起來蠻輝煌,算是頗受肯定的作家。

歸功於出版社的力捧,卜洛克的作品在台灣算是長銷,享有大師級的聲譽。我對於卜洛克作品的喜愛程度,大概是五顆星裡的三顆星,不討厭也不特別喜愛,雖然會買他的書,卻沒什麼特殊感情,歸究原因,大概因為他的作品老是讓我想起伍廸艾倫,喋喋不休,過度強調紐約人的世故敏銳,在應當讓人投入的地方因為絮絮叼叼個不停,反而產生了排斥疏離感。

卜洛克的作品在台灣總共有幾個系列:

一、馬修史卡德系列:一名前任警察,因為酗酒而離職離婚,然後加入匿名戒酒協會而逐歩復原,成為無牌私家偵探。這個系列中,史卡德遇到的案件都非常的血腥暴力,主角則在歷經數段感情後,與退休的應召女郎伊蓮馬岱共結連理。

二、雅賊系列:主角柏尼羅登拔是一名職業竊賊,專好偷竊名畫、錢幣、珠寶、書籍等蒐集類的藝品。在系列故事中,羅登拔後來成為一家舊書店的老闆,平日照顧書店,行有餘力就幹幾票竊案。他的好友兼夥伴是一位女同性戀卡洛琳凱瑟,曾經發生羅登拔女友被卡洛琳搶走的事件。

三、殺手系列:主角約翰凱勒父不詳,母親早逝,年紀輕輕就被「老頭」網羅,成為職業殺手,收錢辦事。「老頭」年邁到腦袋不清楚後,他的助手桃兒取而代之,成為凱勒的經紀人兼好友。凱勒這個殺手行事有點不按牌理,有時候會放過該下手的對象,有時反過來將委託人幹掉,有時候自己成為對象而到處逃命。凱勒集郵,因此需要大筆金錢才能支應退休後的生活。

四、伊凡譚納系列:卜洛克早期的作品,伊凡譚納是一名密探,到世界各處出任務,他因為戰爭受傷的緣故,變成無法入睡的人,因此一天比別人多了幾個小時活動時間,而這點也常常成為救命的關鍵。不過伊凡譚納的故事我只讀了兩本就喊停,實在太007了,這正是我無法忍受的男性極度自我膨脹幻想耽溺的故事。

這幾個系列主角其實都是同一類型,都住在紐約,像是比較英俊強壯有女人緣的伍廸艾倫,殺手凱勒最後逃到紐奧良安家落戶,因此我推測這個系列大概已經落幕。

卜洛克創造了這些系列,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故事,共同的特點都在於主角的生命歷程。古典推理小說重點通常在案件上,偵探則萬年不變;現代的推理小說重點漸漸轉移到偵探身上,主角的心路歷程及生活演變篇輻比重增加不少,而卜洛克的小說更是其中翹楚。一系列小說下來,主角的生活不斷的在變動,人際關係越發綿密複雜,有些人進入了主角生活,有些人離開,有些人則進進出出。

我認為卜洛克的系列小說其實是關於虛擬主角的傳記(或可說人生故事),只是用不同的案件串接起來而已。

你肥來了!

寫部落格這碼事,對我來說一向都很隨興。想起來的時候寫一寫,沒想起來的時候丟在那裡幾天幾週甚至幾月,完全不會影響生活。

沒想到前天開始,Google blogger竟然大當機,無法登入。照理說,把它丟在那裡幾天其實也沒差,但是人的情緒就是這麼奇怪,明明沒那麼重要,竟然無法放著不管,每隔幾小時就來試一下,看看是否修復,反覆數次,弄到自己都煩躁起來了。

昨晚索性就不開電腦,看看電視翻翻書,時間到了上床睡覺,遠離煩心的根源,反倒平平靜靜,波紋不興。

這也給了一個很好的經驗,平時不在意的東西,一旦不見了還真讓人掛心,如果能從「不見了」的情緒中跳出來,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反之一直執著於「不見了」這件事,就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和行為,讓自己陷入非理性的循環中。

Blogger修復後,我上Blogger的公告欄看了這篇,沒想到抓狂的用戶還真不少!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アンマー

現在的小孩腦袋都不知道裝些什麼東西。

但是在讓人搖頭的外表和言行之下,還能擠出點心思寫首歌騙騙老媽,實在讓人安慰到說不出話來,連打小孩打到腰酸背疼都給忘了。

不知我家那個臭小子幾時才會懂得哄騙老媽。



初夏の晴れた昼下がり 私は生まれたと聞きました
母親の喜び様は大変だったと聞きました
「ただ真っ直ぐ信じる道を歩んでほしい」と願いこめて
悩みぬいた末に この名を私に付けたと聞きました

我が家はあの頃から やはり裕福な方ではなく
友達のオモチャや自転車を 羨ましがってばかり
少し困ったような顔で 「ごめんね」と繰り返す母親のとなりで
いつまでもいつまでも 泣いたのを覚えてます

アンマーよ 
アナタは私のすべてを許し すべてを信じ すべてを包み込んで
惜しみもせずに何もかも 私の上に注ぎ続けてきたのに
アンマーよ 
私はそれでも気付かずに思いのままに過ごしてきたのでした

「強さ」の意味をはき違えて ケンカや悪さばかりをくり返し
勝手気ままに遊びまわる 本当にロクでもない私が
真夜中の静けさの中 忍び足で家に帰ったときも
狭い食卓の上には 茶碗が並べられていました

自分の弱さに目を背け 言い訳やゴタクを並べ
何もせずにただ毎日を だらだらと過ごし続け
浴びるほどに飲んだ私が 明け方眠りに落ちる頃
まだ薄暗い朝の街へ 母は出て行くのでした

アンマーよ 
私はアナタに言ってはいけない 決して口にしてはいけない言葉を
加減もせずに投げつけては アナタの心を踏みにじったのに
アンマーよ 
アナタはそれでも変わることなく 私を愛してくれました

木漏れ日のようなぬくもりで 深い海のような優しさで
全部全部 私のすべてを包み込んだ
アナタの背中に負われながら 眺めた八重瀬岳の夕陽は
今日も 変わらず 茜色に街を染める

度が過ぎるほどの頑固さも わがままも卑怯な嘘もすべて
すべて包み込むような 愛がそこにはありました
アナタのもとに生まれ落ちたことは こんなにも幸せだった
今頃ようやく気づきました こんな馬鹿な私だから

春先の穏やかな朝に 新しい命が生まれました
アナタの様によく笑う 宝石みたいな女の子
「優しさの中に凛々しさを秘めた人」になるようにと願い
アナタの一番好きな 花の名前を付けました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島唄

島唄原先指的是沖繩的民謠,山梨出身的樂團THE BOOM成員宮沢和史在沖繩當地聽到島唄音樂後,深受感動,寫下了島唄(ウチナーグチ・ヴァージョン),並在1992年發表。此後,這首歌便成了沖繩的代表音樂之一,許多在地歌手都先後翻唱,包括夏川里美。



但是,這首詞曲優美的歌,描述的卻是二戰時慘烈的沖繩戰役



でいごの花が咲き 風を呼び嵐が来た
でいごが咲き乱れ 風を呼び嵐が来た
くり返す悲しみは 島渡る波のよう
ウージの森であなたと出会い
ウージの下で千代にさよなら

島唄よ 風に乗り
鳥とともに 海を渡れ
島唄よ 風に乗り
届けておくれ 私の涙
 
でいごの花も散り さざ波がゆれるだけ
ささやかな幸せは うたかたの波の花
ウージの森で歌った友よ
ウージの下で八千代の別れ

島唄よ 風に乗り
鳥とともに 海を渡れ
島唄よ 風に乗り
届けておくれ 私の愛を
 
海よ 宇宙よ 神よ いのちよ
このまま永遠(とわ)に夕凪(ゆうなぎ)を

島唄よ 風に乗り
鳥とともに 海を渡れ
島唄よ 風に乗り
届けておくれ 私の涙
 
島唄よ 風に乗り
鳥とともに 海を渡れ
島唄よ 風に乗り
届けておくれ 私の愛を

中譯

蝶花盛開 風狂吹 暴風雨欲來
蝶花亂開 風狂吹 暴風雨欲來
反覆湧上心頭的悲傷 有如不斷拍上島嶼的浪花
在甘蔗林中和你邂逅
卻在甘蔗林下與你永別

島歌啊 乘風而去
和鳥一起 渡過海洋
島歌啊 乘風而去
為我傳達 我的淚水

蝶花散落 隨波散去
細微的幸福 就像易逝的浪花
在甘蔗林中一同歌唱的朋友呀
在甘蔗林下永遠地別離

島歌啊 乘風而去
和鳥一起 渡過海洋
島歌啊 乘風而去
為我傳達 我的愛

海呦 宇宙呦 神呦 生命呦
就這樣永遠地靜止吧

島歌啊 乘風而去
和鳥一起 渡過海洋
島歌啊 乘風而去
為我傳達 我的淚水

島歌啊 乘風而去
和鳥一起 渡過海洋
島歌啊 乘風而去
為我傳達 我的愛


三線之味

三味線是日本的傳統樂器,據信源自於中國的三弦,不過這當中還先經過沖繩。

也就是說,在秦代產生原稱為「弦鞀」的樂器,經過演化後成為南管中的三弦,然後傳到沖繩,經過沖繩人改造,加入鼓和手拍子後,成為沖繩特有的樂器三線,然後再傳到日本,成為日本的傳統樂器三味線

這三種樂器雖然系出同門,但是演奏出來的樂風有很大的差異。近年來日本的三味線有了很大的演變,許多年輕的新血加入演奏行列,這些年輕人挾著青春與熱血,將原本老叩叩的三味線變成非常炫技、非常現代的演奏樂器,而這些年輕演奏家也獲得極大的支持,樂迷們將他們視如現代武士與搖滾巨星合體般的崇拜。



比較起來,我最喜歡的還是沖繩三線,晴朗的南國天空下,悠悠閒閒的彈奏三線,邊唱邊舞,單純、與世無爭,卻意味深遠。

近來在找三線歌曲時,偶而發現一個團體BEGIN,很讓人驚豔。



沖繩和台灣同樣是太平洋上的島國,同樣有著和平樂天的住民。沖繩以流求之名,最早出現在7世紀時的隋書記載,在13世紀時出現第一個有明確歷史的王朝英祖王朝。

算起來沖繩的文明歷史比台灣要早得多,但也和台灣一樣,始終無法擺脫鄰近大國的干預和控制。14世紀時,琉球成為中、日、朝鮮及東南亞海上貿易的重鎮,但也一直受到中、日兩大國的轄治,得兩邊進貢討好,在夾縫之間生存的滋味,琉球人應當深有體會。

清朝開始衰敗後,日本大動作宣稱對琉球的主權,又歷經日清戰爭、兩次大戰,琉球的主權問題始終延宕未決。二戰後美國佔領球琉,琉球人掀起復歸運動,堅持回歸日本,終於在1971年美日簽定「歸還沖繩協定」。

琉球人雖然失去了自己的王朝,在中、日、美三方爭奪之中,多次經歷異族入侵、家園成為戰場的悲慘命運,最後雖然無法獨立復國,但琉球人在險惡環境中的抉擇,以現況而言,無疑是最佳且正確的結果。

深入閱讀: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去你的竹炭水

近來有個廣告頗惹人厭。


這系列總共3支廣告,分別指出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招惹蚊蟲、暴躁易怒、腦子常常打結。

因為我是「蚊子招呼站」,動不動就被叮得滿頭包,所以家裡其他人看了上面那支廣告後,就把我打入酸性體質一族,然後在另外兩支廣告播出時,一定要來嘲笑一番。

當然啦,我是鐵了心,寧可渴死了也不喝那家賣的竹炭水,它不但讓我被戴上一頂「酸性體質」的帽子,而且還將酸性體質的人「酸」了一頓,按上莫需有的罪名,只為了多賣幾瓶水。

所謂「酸性體質」這個名詞,至今尚未出現在任何正式的醫學論文上,而酸性體質為百病之源,也只是江湖傳說等級的論點而已。請看這篇"酸性體質"站不住腳

既然酸性體質在醫學上站不住腳,何來酸性體質招來蚊蟲、暴躁易怒、腦子會打結的論調?為了賣自家的產品,搬出偽科學來唬爛觀眾,會不會太無良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