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尋狗事務所



這是三年前讀過的書,現在再拿來看,另有一番不同的感受,稍後再談。

當時在逛書店時看到這個封面,書名好像開玩笑一般,原本以為這又是什麼青春無厘頭式的作品,隨手翻閱後,才發覺是個不折不扣的本格派作品。

這本書描述一個在都市中慘敗而遁回家鄉的青年,為了生活開設了專門為人尋狗的事務所。這種設定還挺莫名其妙,現代社會中,開個尋人事務所收入都不夠塞牙縫,更遑論尋狗,而且不是開在繁忙的東京都,而是主人翁的家鄉八保市。這就是讓我覺得作者在開玩笑的地方。

事務所掛上了招牌「紺屋S&R」,又是一個讓人搞不清楚的名稱,因此第一個上門來的客人要求幫忙找尋失聯的孫女,第二個經由熟人介紹來的,則希望找到一份當地的古文獻,完全沒有找狗,甚至找寵物的案子。

主人翁一開張就連接兩個案子,正好他的學弟自動上門要求雇用,於是兩人分頭各自進行。但是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案件,最後居然糾纒在一起,讓整個故事後半的發展急轉直下,也提供了主人翁破解謎團的線索。

第一件尋人的案件,源於一位老人家的孫女原本在東京從事資訊業工作,突然在未通知家人的狀況下辭掉工作、搬離住所,並且將通訊地址改回祖父母居住的老家,但是本人卻沒有跟著回家。老祖父心急之下,只得委託「紺屋S&R」幫他找出孫女的下落。

經過主人翁一番調查,從網路聊天獲得線索,發覺從事資訊業的孫女在網路上開了個人網站,像寫日記一樣書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沒想到與經常造訪的鄉民因為沒有保持適當的距離,粉絲翻臉成魔人,惹出一連串驚悚的糾纒攻擊,並且從虛擬世界延伸到真實世界中。

這部作品發表於2005年,時至今日網際網路的使用生態又改變了不少,一言以蔽之,就是越來越自我主義化(egocentric),尤其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興起,例如twitterfacebook,人們使用網路的目的逐漸集中在自己身上。

過去我們使用網路目的在找尋資料,看看這個世界在進行些什麼;現在使用網路,在於自我表現,甚至到了無時無刻、鉅細靡遺的境界。所以許多人對於自己的「起居注」入迷到自戀的程度,隨時拍下照片、影片PO上facebook;吃一頓飯、拉一坨屎,也會立即在twitter發訊息。

這種使用傾向,不可避免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

其一,人們過度關注於自身,相對就減少對外界的關注。有國外研究報告認為,青少年過度使用社交網站,會造成心理問題並導致成績低落。當然這種說法尚未成為定論,但若青少年使用社交網站頻率過高,而且侷限於自己或友儕的動態,多少會影響他們對外界的關注,並且造成與真實世界互動的障礙。

其二,使用者在社交網站留下大量的個人訊息,讓網路的隱匿性越來越不容易維持。美國CIA將facebook形容為CIA的夢想成真,因為CIA透過facebook可以更輕易追蹤到個別使用者,並且掌握更多屬於隱私面的資訊。

在尋狗事務所中,網路魔人就是根據站主文章裡的蛛絲馬跡推斷,將一樁網路跟蹤事件(stalking)演變成真實世界的跟蹤,進而惡化為人身攻擊,最後更導致一樁謀殺案的發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