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鐘點戰的原型

最初看到鐘點戰 (IN TIME) 的預告片時,以為就是一般小姐與流氓的劇情,看完後發現,這根本就是貝蒂·赫斯特 (Patty Hearst)的故事,只是導演套入time is money的概念,以時間取代金錢來劃分社會貧富階級,發展出一個較具有科幻感的故事而已。










貝蒂·赫斯特就像影片女主角Sylvia Weis,出身於一個富可敵國的家族,她的祖父是美國報業大王William Hearst,不但建立了龐大的報業王國,而且首開黃色新聞寫作風潮,為人行事備受爭議。

貝蒂·赫斯特20歳時遭到當時美國激進團體The 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 (SLA)綁架,要求赫斯特家族捐出鉅額物資救助加州貧民。赫斯特家族依約捐出部份物資,但未見貝蒂獲釋。隔不久,貝蒂發表聲明加入SLA,改名為Tania,並且參與SLA策畫的銀行搶案。

1975年貝蒂被捕,經庭審後被判7年徒刑,但僅僅服刑22個月就因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特赦而出獄,後來的總統科林頓甚至撤銷了她所有的罪名,說來不能不歸因於她那顯赫的家世。

當然,後來的心理學家將貝蒂·赫斯特歸類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案例,但是事實上不只於此,這中間還牽涉了貧富階級對立,以及貝蒂對於自己出身階級的背叛。

雖然貝蒂·赫斯特案件在當時社會掀起一陣新聞熱潮,到底還是溫室中長大的富家女,相較於出身革命世家的日本赤軍領袖重信房子,只能算是扮家家酒的小女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