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與行為



我蠻喜愛一本推理小說致命的均衡The Fatal Equilibrium),這本書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是兩位貨真價實的濟經學教授William Breit,Kenneth G. Elzinga,他們以筆名Marshall Jevons出版了這本書,這個筆名亦源自著名的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及W. S. Jevons。

因此,書中的偵探就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最後,史匹曼也以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開謀殺的謎團。不過,這些都不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書中有一段
,亨利.史匹曼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光及父親:...老史匹曼開了家裁縫店,在店裡對顧客永遠親切有禮,照顧到客人的所有需要,他的裁縫店名聲遠播,不只是因為修改的手藝好,也是因為他的殷勤友善。但是只要爬一段階梯,爬到位於店舖樓上用赤褐色砂石建造的自宅,同樣一個人馬上性情大變,親切變成了易怒,他的家人從來不指望他會注意或關心妻子兒女當下的需要。...

其實老史匹曼並不是變態人格,也沒有精神分裂病症,史匹曼成年後,在經濟學中領悟到自己父親行為如此反差的原因。他的父親並不是愛顧客甚於妻子兒女,只因為當時裁縫這行業競爭激烈,老史匹曼的生意並沒有好到可以讓他對客人頤指氣使,只要稍有閃失,隨時可能失去生意,這是對客人任性會受到的懲罰,或者該說是付出的機會成本。在家庭裡,老史匹曼可以任意發洩脾氣而不用擔心成本----尤其當他是家中唯一收入來源時。因此才會造成他在店裡和家中判若兩人的行為表現。

用經濟學上的機會成本,的確可以解釋許多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個傾向,而有些人會表現在比較明顯,他們對人或者謙和有禮,或者開朗熱心,幾乎都是有求必應,總是盡力達成別人的請託或要求。但是這群人裡,有很高的比例在面對親密的「自己人」時,會表現出脾氣火爆,難以取悅的人格特質。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落差也許有意識,也許沒有意識;而左右他們行為的機會成本並不一定是功利的,有許多時候是為了維持自身的名聲形象,或是避免群體人際的衝突。

所謂「在家一條龍,外出一條蟲」指的就是這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