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搖滾的背面




有一部電影The School of Rock,由我蠻欣賞的喜劇演員Jack Black主演。

電影內容敘述一個搞了幾年搖滾樂團,搞不出什麼名堂的搖滾歌手Dewey,假冒老友的身份到一家貴族學校當起代課老師。原本他只想混日子等領錢,但是偶然間發覺他的學生竟然個個都有古典音樂底子,遂突發異想,將他們組成搖滾樂團,準備參加搖滾樂團大賽,賺取獎金。

這部電影趣味在於乖乖牌學生在冒牌教師的誘導下,一步步變身為搖滾咖的過程。這些來自菁英家庭的溫馴小孩,乖順聽話,一向服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在練團的過程中,他們開始學會分工合作、獨立解決問題、表現自己的想法。最後,當Dewey身份被揭穿,沮喪放棄時,這群學生反而成了鼓舞者,拉著Dewey參加比賽。

我們可以將這部電影視為潔本的搖滾紀實,讓兒童及爸媽看了都會很放心的片子,玩搖滾的大人(Dewey)只是說謊和冒用身份,玩搖滾的小孩頂多是瞞著家長學校在上課時偷偷練習搖滾,比起政治及商業世界裡的謊話連篇,簡直是微不足道。

事實上從事演藝事業的人們,很多都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們的表演雖然引吸人,他們的生活行徑卻常常讓人不敢恭維,搞搖滾的人更是其中翹楚。搖滾樂裡獨立、反叛、堅持自我的精神,固然正面鼓舞了許多青少年,但是這些搖滾精神的傳遞者,常常是令人無法忍受的怪物,更不是家長認同的兒童表率。

The School of Rock裡,Dewey為了向學生傳達他的「搖滾教」,舉出了許多搖滾樂團及人物,維基百科也很詳細的一一列出。

  • Led Zeppelin:生活奢侈放縱,鼓手John Bonham喝酒喝到掛時才活了短短32年。
  • Ramones:貝司手Dee Dee Ramone在2002年吸毒過量過世
  • Jimi Hendrix:電吉他之神,1970年服用藥物過量死亡,生前也是毒癮者,只活到27歳。
  • Iggy Pop:走迷幻頹廢路線,喜歡光著上身,因藥物成癮幾度進出戒癮中心,幸好,他還活著!
  • The Who:吉他手John Entwistle,2002年在Las Vegas因服用古柯鹼而引發心臟病死亡;鼓手Keith Moon,有暴力、酗酒、藥物問題,1978年因用藥過量死亡。
  • Angus Young:這位AC/DC催生者,活得比較像普通人,低調、隱密,沒有複雜的性關係,雖然是個老煙槍,但滴酒不沾,因此還活得好好。
  • The Clash:雖然成員們有許多法律上的糾紛,但是顯然生活沒有那麼靡爛,雖有吸毒的紀錄,但唯一掛掉的成員Joe Stummer死於先天性心臟病,而且他還是環保急先鋒。
  • AC/DC:主唱Bon Scott在1980年喝酒喝到急性酒精中毒而去世。
  • Black Sabbath:重金屬始祖,雖然舞台表演很駭人,但私生活好像比較正常,前主唱Ronnie James Dio去年因癌症過世,享年67。

當然上面這些搖滾樂手的橫死紀錄沒有出現在影片中,要是說穿了豈不嚇跑父母親們。樂手橫死幾乎都因為酗酒、吸毒、藥物成癮,因為人都掛掉了,死因不得不公諸於世。至於複雜紊亂的性關係,惡名昭彰的動物派對,因為不容易致死,因此相對來得隱匿,除非有人抱著小孩出來找老爸,或是飯店業者公告黑名單,否則很難見諸於正式的資料中。

也因為真實搖滾世界並不完美,當兒童長大後,慢慢會認識他們所崇拜偶像的真面目,少年版的搖滾紀實是Almost Famous。15歳的少年威廉為了追隨偶像,跟著樂團Stillwater四處巡迴,近距離紀錄樂團的演出與生活,準備為滾石雜誌寫一篇報導。

這不只是一趟追星之旅,也是一趟幻滅與重生之旅,讓他看盡繁華背後的真相,也讓他認識自己、長大成熟。

當中的這首Tiny Dancer是強叔Elton John的作品。

沒有留言: